摘要:补钙通常与补充维生素D有着紧密的关系。相信大家对维生素D的印象是,不陌生,听说过,知道家里宝宝要吃,有的老人家也会吃,但是好像又不了解。其实,维生素D对我们很重......
正如标题所言,补钙通常与补充维生素D有着紧密的关系。相信大家对维生素D的印象是,不陌生,听说过,知道家里宝宝要吃,有的老人家也会吃,但是好像又不了解。其实,维生素D对我们很重要,其重要性超过我们对它的认知。
维生素D的发现和代谢
17世纪中叶,随着工业革命席卷北欧,医生们发现了一种疾病,受累儿童表现为明显的骨骼畸形,伴有牙齿发育不良,大腿肌肉乏力松弛,这种病被称为佝偻病。当时科学家们并未搞清发病原因,一度认为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、活动不足、营养不良和先天遗传。期间曾有多名医生发现通过阳光照射、用汞灯产生的紫外线照射佝偻病患者的暴露部位,可有效治疗佝偻病,揭示阳光照射不足是佝偻病高发的主要原因,但并未明确出原因。20世纪初,科学家们确定是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刺激人体产生维生素D,并认识到晒太阳产生的维生素D可以改善骨健康。
维生素D主要包括2种类型:D2和D3
维生素D3主要通过人体皮下组织中7-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B(波长295~315 nm)照射后转化合成,因此维生素D也被称为“阳光维生素”。
维生素D2(麦角钙化醇)人体无法合成,主要存在于部分植物中。
第一步羟化主要在肝脏完成,维生素D通过维生素D结合蛋白(DBP)的运输到达肝脏,在肝细胞内经维生素D-25羟化酶(25-hydroxylase,CYP2R1和CYP27A1)催化转变为25OHD。
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多种疾病
维生素D与佝偻病
维生素D的发现就源自佝偻病。维生素D缺乏和/或钙缺乏可导致佝偻病/骨软化症,又称营养性佝偻病。主要原因是患者缺少日照导致皮肤维生素D3合成不足。当血25OHD水平低于10μg/L,就可能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/骨软化症。
骨质疏松是我国一种常见疾病,随着老龄化日益加重,我国骨质疏松患者越来越多。维生素D是一组脂溶性开环固醇样类物质,与钙类似,是人体一种基础的骨营养保护素。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钙吸收,使血钙浓度增加,促进骨钙沉积,从而促进骨重建。因此,对于人体的钙磷代谢及骨质矿化,维生素D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,合理补充维生素D。一般来讲,建议骨质疏松患者补充维生素D,使血清25OHD≥30ng/mL,达到维生素D充足。
维生素D不足还会引起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升高。此外,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与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,如类风湿关节炎(RA)、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等。
维生素D缺乏诊断标准
体内可检测到的维生素D代谢物约有40多种, 其中25OHD是循环中存在最多的代谢物,占总量的95%以上,已被公认为反映维生素D状态的最合理指标。
1.血清25OHD<10μg/L(<25nmol/L)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;
2.血清25OHD<20μg/L(50nmol/L)为维生素D缺乏;
3.20~30μg/L(50~75nmol/L)为维生素D不足;
4.>30μg/L(>75 nmol/L)为维生素D充足;
维生素D及其相关制剂(或称类似物)的应用从根本上遏制了全球范围内佝偻病/骨软化症的广泛流行趋势。然而,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,特别是户外生活、 工作时间的减少,维生素D缺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,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群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(25OHD)水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μg/L(75nmol/L)水平。
维生素D的筛查
虽然维生素 D缺乏或不足在我国人群中非常普遍,但并不主张在人群普遍筛查血25OHD水平。而是在具有维生素D缺乏风险及需要维持合理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人群中进行血25OHD水平的筛查。
普通人群可以通过每天晒15分钟左右太阳,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。如果是表1中的高风险人群,还需要评估25OHD水平,遵医嘱,补充维生素D、D2或D3。
来源:泰乐德医疗
声明:以上图文版权,如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,谢谢.
版权信息:深圳觉爱生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粤ICP备202310339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