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日常生活中,我们时不时就能听到、看到有关猝死的报道。很多鲜活的生命,都因猝死戛然而止,甚至还来不及跟家人和这个世界说一声再见,令人心痛和惋惜。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......
日常生活中,我们时不时就能听到、看到有关猝死的报道。
很多鲜活的生命,都因猝死戛然而止,甚至还来不及跟家人和这个世界说一声再见,令人心痛和惋惜。
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:“好好的生命,怎么说没就没了?”“他平时看起来挺健康的,怎么会......”
但你知道吗?在所有猝死的人群中,占比例最大的,实际上是看起来比较健康的人群。其中,心源性猝死因其突发性和高致死率而备受关注。
什么是心源性猝死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对猝死的定义:“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,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,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”。
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其中一种类别,又称心脏性猝死,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,大约占猝死的80%。
猝死新闻年年有,但很多人就算看到了也没有放在心上,导致悲剧一再发生。据中国疾病死亡人数统计显示,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.4万。相当于每天近1500个人发生猝死,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。
悲剧的源头之一是大部分人对猝死的漠视
因此每个人都应警惕猝死的发生!
猝死前,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
心源性猝死往往突然而至,大约一半的患者没有任何征兆。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需引起重视,并立即就诊,为自己留下一线生机!
01 胸部疼痛
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,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。当感到胸部剧烈、紧缩、压榨性的疼痛,且感到透不过气来时,就要提高警惕。
02 心慌
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。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。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,不会引发猝死,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,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。
03 晕厥、短暂的意识丧失
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,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,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。大脑对缺氧特别敏感,血液中断10秒左右就会导致意识丧失。所以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提高警惕,尽快查明原因。
04 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
如果出现眼睛单侧看不到东西、单侧肢体麻木、乏力,或走路不稳、有踩棉花感,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,及时就诊。
所有猝死都是蓄谋已久
高危诱因就藏在身边
任何疾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所有疾病都是蓄谋已久,包括猝死也一样,它看似不可预测,但实际上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。
我们深究之下,会发现它其实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。
熬夜
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,熬夜、通宵加班或娱乐已成为部分年轻人的常态。忽视了这些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。长期过度劳累会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律失常,而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。
例如四年一度的欧洲杯,许多球迷为了不错过精彩瞬间,选择熬夜观看比赛。熬夜看球,少不了啤酒烧烤的陪伴,一届比赛下来,对球迷们身体的伤害不容忽视。
不良生活方式
近年来,因青少年活动减少、暴饮暴食的情况增多,吸烟、喝酒、肥胖人数呈明显增加趋势,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正悄然从中老年人群向青少年延伸。
高血压
高血压被誉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。我国中青年人群(18~35 岁)高血压患病率为 5.2%,超重和肥胖是其重要诱因。如果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,一旦转化为高血压急症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其他
情绪激烈波动、气温骤变时低温寒冷刺激、剧烈的体力活动、酗酒、瞬时过度用力等。
保护心脏,远离猝死
从现在开始,从日常做起
猝死其实离我们很近,能从心源性猝死中逃出来的人寥寥无几,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,一个健康的心脏能够保证我们的身体机能正常运作,减少各种疾病的风险,提高生活的质量。
因此,保护心脏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。
日常可以补充辅酶Q10,辅酶Q10是心肌细胞能量的催化剂,为心肌细胞和脑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能量,使细胞保持良好健康的状态。当辅酶Q10缺乏时,导致血液循环不畅、心脏工作能力下降,是心脏病的发病原因之一。
多数人对猝死是一知半解,发生猝死的患者平时看起来很健康很有活力,但都是因为突然的“不舒服”,便一睡不醒。
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心源性猝死,重视生活方式对心脏健康的影响,保持规律的作息、合理的饮食、适度的运动、适当补充营养剂,并远离不良习惯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,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。
版权信息:深圳觉爱生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粤ICP备202310339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