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碳水化合物人体必须七大营养素之一碳水真的是万恶之源吗?少吃或不吃碳水真的有助于控糖、减重吗?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是维持日常生活与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......
碳水真的是万恶之源吗?少吃或不吃碳水真的有助于控糖、减重吗?
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是维持日常生活与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素。
科学摄入碳水化合物,选择健康的来源,不仅有助于能量的供应,还可以防治疾病,保持身体健康。
通过膳食的均衡,合理的餐饮规划,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,可以使我们的饮食更加健康,身体更加强壮。
碳水化合物的分类
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单糖、双糖、寡糖和多糖四类。
1、单糖: 单糖是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单位,常见的有葡萄糖、果糖、半乳糖等。它们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。
2、双糖: 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,如蔗糖、麦芽糖、乳糖等。双糖在人体内被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。
3、寡糖: 寡糖由3-10个单糖分子连接而成,如棉籽糖、水苏糖等。寡糖具有一定的甜度,但不会引起血糖波动,是一种健康的甜味剂。
4、多糖: 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,如淀粉、纤维素、糖原等。多糖在人体内被消化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。
碳水的生理功能
1、供给能量
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,占总能量摄入的55%-65%。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运转。
2、节省蛋白质
如果能量摄入持续不足,人体会开始消耗蛋白质以获取能量,会影响蛋白质在身体中的其他重要功能,如组织修复和免疫反应。
3、构成身体组织
参与细胞的组成和多种活动。
4、维持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
大脑内部的糖原储备非常有限,几乎所有的生理活动功能都来源于葡萄糖,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须营养素,因此大脑对糖的反应十分敏感。
5、解毒、保护肝脏
肝脏可以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糖原,当肝糖原储备较合理的时候,肝脏对化学毒物(如酒精)有较强的解毒作用,并在需要时可以迅速释放葡萄糖,从而帮助维持血糖稳定,避免血糖过低可能对肝脏和其他器官造成的伤害。
6、抗生酮作用
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是一种有效的抗生酮策略。通过提供充足的葡萄糖,可以防止身体过度依赖脂肪氧化和酮体生成作为能量来源,从而避免血液中酮体水平过高。
7、改善肠道功能
碳水化合物的改善肠道功能的作用主要是跟膳食纤维有关,纤维能增加饱腹感,并减缓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过程,所以能帮助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。
如何区分好坏碳水
“好碳水”又称为“优质碳水化合物”,不仅能提供热量,还能提供维生素、矿物质和其他有益成分。
相反,“坏碳水”几乎只提供热量,大多缺乏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,又称为“空热量食物”,这类食物通常具有高油、高盐或高糖的特点,味道较好,容易吃太多。
因此,在日常饮食中,我们要多吃“好碳水”,少吃“坏碳水”。
哪些是“好碳水”
1、全谷物:燕麦、糙米、大麦、小麦、高粱等。
2、豆类:鹰嘴豆、豌豆、大豆、黑豆、小扁豆、红豆、绿豆、斑豆等。
3、薯类:红薯、紫薯、土豆、芋头、山药等。
4、部分蔬菜:南瓜、莲藕、菱角、荸荠等。
5、大部分水果:榴莲、菠萝蜜、香蕉、鲜枣、荔枝、桂圆、无花果等。
6、奶制品:牛奶、酸奶等,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,有利于骨骼健康。
哪些是“坏碳水”
1、加工零食:糖果、薯片、薯条、油条、冰淇淋等。
2、含糖饮料和甜点:糕点、饼干、酸辣粉等。
3、精制糖:白砂糖、葡萄糖、果葡糖浆等,常见于加工食品中。
4、高油炸的食物:油条、蛋糕、手抓饼、酱香饼等。
如何控制碳水的量
2、蔬菜: 餐餐有蔬菜,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,深色蔬菜应占 1/2。
3、水果: 天天吃水果,保证每天摄入 200~350g的新鲜水果,果汁不能代替鲜果,首选应季水果。
4、奶及奶制品: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,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。
5、大豆及坚果: 经常吃豆制品,适量吃坚果,推荐摄入量为每天25~35g。
如何大口干饭又能不长胖?
👍优先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复合碳水,如全谷物、富含淀粉的杂豆类、蔬菜和水果等。
🙅少吃精制的简单碳水化合物,如白面包、白米、白糖、甜饮料等。
🧑🍳在煮饭煮面的时候,我们可以减少一些精白米面,加入一些粗粮或豆类来替代减少的部分。
我们推荐
3类可以部分替代精白米面的主食
(注意是部分替代,不可以全部替代)
① 红小豆、芸豆、豌豆、蚕豆、绿豆、鹰嘴豆等富含淀粉的豆类。
饱腹感特别强,消化速度特别慢,血糖升高特别平缓。
② 燕麦、荞麦、莜麦、小麦粒、大麦粒、黑米、小米等粗粮。
相比大米白面,粗粮升糖指数(GI)更低,纤维素更多,粗粮替换三分之一细粮,轻体更健康。
③ 土豆、红薯、山药、芋头、莲藕等富含淀粉的薯类或蔬菜。
饱腹感强,在同样淀粉量的情况下,比白米白面含有更多的维生素,钾含量高,而且能提供粮食当中没有的维生素C。
编辑:兆媛
版权信息:深圳觉爱生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粤ICP备202310339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