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小雪二十四节气 小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。"小雪"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。小雪节气,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,西伯利......
小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。"小雪"是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。小雪节气,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,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,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,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加大降了温天气。
民间有"冬腊风腌,蓄以御冬"的习俗。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,天气变得干燥,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。
在南方某些地方,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。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,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。
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、储存乾粮。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,另外还有旗鱼、沙鱼等。
小雪节气的养生原则是“顺应冬藏之气,保护阳气,防寒保暖,培养正气”。岭南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,冬季温暖湿润,夏季炎热多雨,四季常青。因此,岭南地区的小雪节气,虽然气温不如北方寒冷,但也有明显的降温,尤其是早晚和阴雨天气,容易感受寒湿之邪,导致风寒感冒、关节疼痛、胃肠不适等症状。
1、摩腹部:双手搓热以肚脐为中心摩腹部,顺时针和逆时针5分钟,通过刺激神阙、关元、气海、天枢等穴位,补益阳气。
2、擦后腰:双手置于肚脐后方脊柱旁,反复摩擦5分钟。通过刺激肾俞穴、命门穴等,补肾壮阳,培元固本。
3、擦胸口:单手大鱼际,置于胸口两乳中间,反复摩擦5分钟。通过刺激膻中穴,行气宽中,疏肝解郁。
4、擦协肋:双手置于两肋,从腋下到肚脐方向,反复摩擦5分钟。通过刺激日月穴、协肋穴、期门穴、天池穴等穴,理气化痰,解郁消积。
1、适当早睡晚起。人们要适当早睡,同时,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注意颈腰及四肢的保暖,外出穿戴围巾、护腰、手套、棉袜等。
2、坚持温热水泡脚(注意糖尿病患者水温控制在40℃以下,下肢严重静脉曲张及破溃者禁用)、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,以促进血液循环,补充身体阳气。
3、注意开窗通风。长时间不开窗,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高,人会产生头晕、头痛、恶心等不舒服的感觉。在呼吸道疾病流行的季节,开窗通风能有效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病毒、细菌,也能够清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,净化空气。
4、注重精神调养。保持乐观,不宜大喜、大怒,多听听舒缓音乐,调畅心情,同时,要多参加娱乐活动,多晒太阳,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。
1、滋补益肾多吃黑
小雪节气应当遵循“秋冬养阴”、“无扰乎阳”的原则,既不宜生冷,也不宜燥热,最宜食用滋阴潜阳、热量较高的食物,如腰果、山药、芡实、核桃、花生等。同时,还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,如胡萝卜、辣椒、土豆等蔬菜以及苹果等水果。
另外,冬宜补肾,黑色食物入肾补肾,所以小雪时节,也要多吃黑色的益肾食物,如黑米、紫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枣等,不仅可以补养肾气,还可以抵抗寒冷、润肺生津,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。
2、多食粥汤、多饮热水
冬天多食热粥有益健康,如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、消食化痰的萝卜粥、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。鸡汤有很好的补虚功效,冬季多喝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。鱼汤则有健脾开胃、止咳平喘等功能。
适当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。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,还能降低血液黏度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。蜂蜜水可润燥解毒,白萝卜水能清热利尿,梨水可以润肺止咳,都是这个时节不错的选择。
3、少咸多苦
多吃苦味食物防“上火”。小雪时节,外面寒冷,屋内燥热,再加上人们穿得多,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、口腔溃疡、皮肤干燥的症状,也就是民间所谓的“上火”了。
为了防止“上火”,少吃辛辣食物,多喝水,戒烟戒酒,适当多吃些芹菜、莴笋、生菜、苦菊等苦味食物。
4、按摩护健康
进入小雪节气,气温急剧下降,不少人“老寒腿”复发。膝盖不好的老人,可以利用一切时间进行按摩。
比如坐下时,可以采用两手扶膝的姿势:
1、两只手的手心正好护在膝盖上,双手按住双膝的同时,加以按摩,向外按摩膝盖骨的周围36圈,再向内按摩36圈,以膝关节内有热感为佳;
2、双拇指尖按压两侧内膝眼10下,再于两侧外膝眼按压10下;
3、用拇指尖在膝盖骨周缘找压痛点,在压痛点上点按,每一压痛点压5下~10下;
4、一手将膝盖骨固定,另一手握拳,用拇指关节背侧突出部位压在膝盖上,向外、内各按摩10圈~20圈。
上一篇:健康睡眠,需要注意这几点
下一篇:叮~你有一份降温提醒请查收
版权信息:深圳觉爱生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粤ICP备2023103394号-1